全球贸易转暖 外贸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的外贸正在经历着金融危机以来态势最为明显的回暖:WTO已将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预期上调至3.6%(去年只有1.3%),多项外贸先导指数据出现显著的好转。
外贸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吗?11月28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国经论坛”就此开展专题研讨,并发布了《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形势与前景》(下称报告)。报告认为,外贸回暖的背后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周期性复苏与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制造业的提振,正在回暖的外贸仍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这一引擎的动力明显有所衰减,最明显的表现是贸易弹性(贸易增速与GDP增速的比值)的疲软:金融危机前全球贸易弹性约为2,在过去五年时间中,这一数字一度降到1.0,2016年更是降至0.6,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弹性将增至1.3。报告认为,贸易弹性下降并不代表外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正在消逝,当前外贸将更多地通过间接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外贸引擎的动力能否持续也是一个问题,在全球化转向、货币财政政策收紧、科技革命效果有限、贸易自由化边际效用递减、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走低可能性的背景下,外贸面临着更多的曲折与不确定性。
外贸回暖两大因素
根据WTO对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的统计,今年前9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2%,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0.2%。今年9月,WTO将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上调至3.6%,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1.3%,同时全球贸易量增长区间的预期也从1.8%-3.6%上调至3.2%-3.9%。
中国外贸也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在2015和2016年,中国出口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而今年前三季度则出现了12.4%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外贸16.6%的增速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杨长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短期看,今年外贸的大幅回暖更多的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是两个主要原因。
IMF近日上调了2017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分别达到3.6%和3.7%,这一预期显著高于2016年3.2%的全球增长率。此外,IMF还预计今年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将加快,这也是全球经济近十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势头,呈现回暖态势。IMF预计2017年初级商品价格指数由2016年的100.00增至112.32,提升12.3个百分点。
杨长湧指出,外贸持续高位增长的一个基础是科技革命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并带动了电子信息的热门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使得产业链可以拆分到不同环节进行模块化生产。
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发布的二季度全球制造业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制造业将增长3.2%,为过去6年来最高,全球制造业复苏,会间接推动全球制成品和中间品贸易增长。
报告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自动化、机器人和数字产品等先进制造业正在全球稳步扩张,今年二季度,全球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为5.3%,是过去5年的最高增幅,中高技术制成品的生产过程通常会拆分成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国家分工完成,因而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利于带动相应中间品贸易增长。
外贸对经济间接拉动作用增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球外贸增速已经连续五年低于以购买力评价测算的世界经济增速,从技术上看确实有触底的迹象。
“不过,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贸易与世界经济很可能是一种缠绕型的增长和复苏,即便贸易增速回升并超过世界经济增速,也很难看到十年前前者大幅领先,进而带动经济繁荣发展的现象。”白明说。
实际上,质疑外贸是否能成为经济引擎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贸易弹性持续位于较低水平:2008年前,全球贸易弹性约为2,此后,这一数字大幅下降,2012-2015年,大概在1.0左右,2016年更是降至0.6,这意味着,外贸甚至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报告认为,回暖的外贸仍将是经济的引擎,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弹性将增至1.3。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表示,此前贸易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并非一个规律,如今部分国家贸易增速出现了负增长而GDP却没有随之转负,说明外贸与GDP之前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应当更加关注贸易弹性下降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比如,贸易结构上,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贸易弹性仍处于2左右,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处于1以下,而随着后者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全球贸易弹性逐渐下降是个长期趋势,但这并不能否认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报告认为,当前已不能用贸易弹性来衡量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间接地反映在多个层面:生产上,外贸通过引入竞争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需求上,外贸则有利于提供更为多样化和低价的产品;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作用会通过乘数效应产生更大的收益。
展望未来,杨长湧认为,从经济复苏、大宗商品等周期因素看,外贸有持续复苏的基础,不过也面临诸多挑战。
短期看,2017年外贸的增长是建立在低基数的基础上的,而今年的高增长将抬高明年的基数;此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会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而中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信贷环境也有望收紧,对全球贸易的拉动作用随之降低。报告预计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3.2%,浮动区间为1.4%-4.4%。
从长期看,杨长湧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突破为核心,这些技术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技术的替代,尚未出现诸如PC、手机等大宗消费品,对贸易带动作用有限;在体制上,贸易自由化的边际效应已非常有限,WTO在农产品关税等方面难有突破,而各国间碎片化的自贸协定既有创造效益又有转移效益,加上保护主义的明显抬头,全球外贸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记者
夏旭田 实习生 刘洋 北京报道)